呼吸与吐纳,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空气通过口鼻在人体的进出,而不同点是“呼吸”是无意识的,是我们生命本能的一部分,是一种潜意识下的生命活动现象;而“吐纳”则是一种在练功者意识(意念)的引领下,有目的性的,全身参与并与肢体动作充分协调的一种呼吸方式。吐纳,现在普遍称为太极拳的呼吸方式。
说
到太极拳的呼吸方式还分为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两种,所谓顺腹式呼吸就是吸气时鼓起肚子,呼气时充分将腹部排空,可以说是人体自然的呼吸的一种强化版,
这是一种符合人体本能的一种呼吸方式,比较容易掌握,适合在太极拳初级阶段运用。在运用中要尽量做到全身肌肉放松,平心静气,呼吸做到细、缓、深、长,鼻
入鼻出。
逆腹式呼吸正好与之相反,简单的说就是吸气时要腹部收起,呼气时充分将腹部注满,结合太极拳势的起落开合蓄发转换,是太极拳习练者培养“内气”和提高太极拳功力的不二法门。逆腹式呼吸在与拳势的配合中要求比较高,它不是说说就可以学会的,最好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,必须经过长期练习,才能运用自如,一般情况下不适合自我修炼,掌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横气填胸等病象,以至于误入旁门左道,贻害身体。
具体到如何掌握太极拳的呼吸,首先一点要清楚自身的太极拳水平到底如何?太极拳的呼吸层次应该有四个阶段。
一,初学者在套路动作还没有达到规范准确、动作还比较生硬的时候完全不必考虑呼吸的问题,应该把意识完全用在动作上,我把这个阶段称为“无意识呼吸阶段”。
二,
待到动作已经很熟练和基本准确后,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,慢慢进入顺腹式呼吸阶段,在这个阶段要在身体放松的前提下,有意的把呼吸融入肢体动作,而不要
考虑每个动作是应该呼还是应该吸,只要这样才有利于达到太极拳对身体放松和肢体放长的要求,在这个阶段呼吸尽量要做到细缓深长,每个动作应该做到“轻轻运行、默默停止”,我把这个阶段称为“意念引导阶段”。
三,度过前两个阶段后,习练者的动作已经准确规范,周身的肌肉和关节也可以做到比较的放松,肢体在腰裆运化的带动下可以做到节节贯串,松柔自然,随着呼吸的深入慢慢的会体会到“气机”在体内的升降以及“内气”在腹内的鼓荡,这时候就将进入到“逆腹式呼吸阶段”,在这个阶段呼吸的节奏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,有的时候需要“慢吸慢呼”,有的时候需要“长吸短呼”甚至是“快吸快呼”等,我们应该明白呼吸是为动作服务的,不论何种呼吸方式都是为了保证动作的开合运化和刚柔蓄发的质量,主要需要把握的方式有“起吸落呼”、“开吸合呼”、“蓄吸发呼”、“先吸后呼”等等,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使用鼻入鼻出、鼻入口出、口入口出、口入鼻出等多种方式,但这其中的很多变化是文字难以表述的,没有一定水平的习练者切莫照猫画虎,最好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以免出岔。我把这个阶段称为“主动呼吸阶段”。
四,
在经过多年的修炼,在太极拳进入到高级阶段后,拳势的动作呼吸两忘,一切只是凭借意识运行,所有的呼吸方式都已经不再需要,一呼一吸、一松一紧全任自然,
呼吸和动作已经完全融合其中,松活弹抖,腾挪闪战,轻似和风,烈似骤雨,一派神行。这个阶段是太极拳水平达到高深境界的必然,是果而非因,我把这个阶段称
为“自然呼吸阶段”或“神行阶段”。
作为太极拳的习练者,我们看问题都应该辩证的看,首先,无论何种呼吸方式都需要做到放松自然,不可做作、不可强为,切不可想象所谓的内气在体内运行,拳谚讲:“意在神不在气,在气则滞”,“行拳不可使气”,呼吸应该做到似有似无,唯心意行之,任何做作、努气等做法只会对身体有害,是不可取的。但是太极拳的修炼又需要动作、意识、呼吸三方面的高度协调和统一,脱离了动作和呼吸的高度配合,把太极拳练成了养气功的做法,却是背离了太极拳作为武术的根本和精髓。
说
些题外话,太极拳是武术而不是气功,当快则快、当慢则慢、可快可慢,当柔则柔、当刚则刚,可柔可刚,方为太极真谛。切不可偏执一端,把松松垮垮、随随便便
当成自然,实在是对自然的亵渎。作为太极拳的爱好者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承继者,我们不但要练功更要虚心学习,向老师学习、向前人学习、学习拳法探究拳理,从
古人留给我们的许多闪耀着光芒智慧的典籍中探求真理,更要多学习辩证法,人云亦云,偏信盲从,把一点无限放大都不是对待太极拳应该有的正确的态度,只有理
解了什么是太极的阴阳对立统一,才会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太极拳和太极大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