☆ 陳國華著 ☆
● 主要學歷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
● 現職 :
1.國立臺灣大學體育室兼任教授
2.台北市丹道文化研究會第九屆理事長
3.國立臺灣大學氣功課程教師
● 經歷 :
1.國立臺灣大學體育室專任教授(已退休)
2.台北市丹道文化研究會第二屆理事長
3.EZ5FMlO5.5電台「氣功與丹道文化 」節目之主持人
4.財團法人丹道文化教育基金會第一屆及第二屆董事
5.財團法人丹道文化教育基金會獎學金第一屆審查委員
6.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氣功社指導老師
7.新台大聯誼社氣功研習班講師
8.臺灣省傳統整復職業工會聯合會丹道氣功指導老師
9.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國家級 (網球 ) 運動教練
10.中華民國網球協會國家級裁判
11.中華民國大專院校網球裁判講習會講師
12.中華民國棒球協會技術委員會委員兼執行秘書
13.中華民國棒球協會教練、裁判講習會講師
14.國立臺灣大學棒球代表隊教練 、領隊
15.臺北市選舉委員會監察小組委員
16.高雄縣立旗山國民中學體育組長
內容大綱
壹、前言
貳、氣是什麼?藥是什麼?
參、如何採氣?如何採藥?
肆、小周天功法
伍、小周天的起火與止火
陸、結語
參考文獻
壹、前言
我們常耳聞煉氣功的過程需要經歷「採氣」和「採藥」的過程。我們需要先瞭解何為「氣」?何為「藥」?才能正確的下手採「氣」和採「藥」。接著我們要熟習「採氣」和「採藥」的方法。在這些方法(功法)
中,小周天功法是一種重要且困難的功法,它又如何有效的運作?以上數則問題,是今天我預備和諸位探討和介紹的子題。
貳、氣是什麼?藥是什麼?
一、氣究竟為何?
(一) 氣就名詞而言,有三種含意:
1.氣體的氣:氣是一種實體,許慎『說文』:「氣,雲氣也,象形。」,「雲,山川氣也。」﹔段玉裁注:「氣本雲,引申為凡氣之稱。」。這是自然界的氣態,亦即物質三態中,不是固體,不是液體,而能自然散播於自然空間者。這是「物質之氣」,是「後天之氣」,有別於哲學所言之氣。如空氣、水氣、雲氣、油氣、氧氣、廢氣和各種毒氣等,它包含有益於身體和有害於身體的混合氣體。
2.氣息之氣:專指我們人體呼吸時吐納的氣體(空氣)(氣息)。這亦屬物質、後天之氣。人體生理依賴此氣在組織細胞內進行氣體交換,以維護生命機能。
氣功修煉者運作(修煉)以上兩種後天之氣經人體機體作用轉化成後天的「先天之氣」,以維護生命活動。
3.真氣之氣:是中國哲學家、道家、中醫師或氣功師所言之「氣」,是一種概念、信息及能量。即所謂的真氣。是先天之氣,是能量之氣。
所謂「先天之氣」和「後天之氣」,是依據《易經繫辭傳》所云﹕「是故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」(註一)。在太極階段,其天地未分、陰陽未判,是混沌未分、鴻濛未判,在此以前,物質(萬物)尚未生成,稱為「先天」,乃屬「能量」(太極)的階段;當「混沌已分」、「鴻濛已判」(天地已分、陰陽已判)之後,物質(萬物)生成,稱為「後天」,乃屬「物質世界」(已分兩儀之後)(註二)。先天炁有賴後天氣經生化作用後,予以維護與充實。
能量之氣依其分佈位置和功用不同,中醫將它分別為﹕
衛氣、營氣、宗氣、中氣、五臟之氣、經脈之氣、元氣等。
人體依賴真氣(能量之氣)的作用,進行人類的生命活動。
以上三種形態的氣,是人體生命活動必備的件,缺一不可。
(二) 氣就本質而言,有三種類別:
1.後天氣﹕就是指「物質之氣」,是包括「氣體的氣」和「氣息之氣」。
2.後天的先天氣:「氣息之氣」與攝入的食物營養,經生理生化的作用後,產生並供給身體細胞和器官等組織活力的能量炁)。
3.先天氣:是稟自父母的精血,受孕成胎後,持續服取來自母體的營養和元氣(炁),孕育成「水流形」而逐漸蘊育產生五臟,以至於胎兒。胎兒出生呱呱叫之後,祖氣(元炁) 存於兩腎命門。
人體內的祖氣(元炁)和人體外創生萬物的「先天地一氣」(炁) (太極) (宇宙形成前的初始能量),是為「先天氣」。
(三) 莊子氣化論的重要觀點:
中國哲學探討氣的思想非常早、非常的多,氣的概念到了戰國時期臻於成熟。老子集道家之大成,莊子將老子之思想發揚光大。莊子將「氣」的概念講得淋漓盡緻。莊子的「氣」論強調「這個世界是由氣生化的主張,所以簡稱之謂「氣化論」(註三)。莊子對氣提出許多神妙的見解,與氣功相關且重要者,在此敘述兩項重要觀點:
1.宇宙本體論:莊子認為宇宙的根本實體是「氣」。認為宇宙間萬物的生成與變化皆受氣的作用(註四)。其實莊子的這種學說源自道家傳統的見解。《老子.第四十二章》云: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萬物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」。(沖:搖、盪、激盪)此種見解更可追到《易經》的哲學思想,《周易》第十一章云:「是故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」,文中八卦是乾坤坎離震巽兌艮等八個卦象,即是指天地水火雷風澤山,其意象天地間基本實體,這此實體是由太極(炁)氣化而成。
氣為宇宙本體的思想,是道家所稟持的哲學思想,然而現今科學對宇宙誕生的觀點又是如何?科學界提出各種說法中,目前比較能被接受的理論是「宇宙起源於大爆炸」,這是由一九七八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羅伯特.威爾森在意外中觀測到「宇宙背景微波輻射」所證實(註五)。「宇宙起源於大爆炸」之大意是,可能約於一百三十七億年前,宇宙從「無」(虛數時間的宇宙)中誕生,經過「爆炸」膨脹之後,宇宙成為充滿物質和能量的超高溫、超高密度的大霹靂宇宙,由於宇宙中物質密度不均勻,密度較高的部份因重力收縮,而出現原始星球和似星體等天體(註六)。
道家認為宇宙起源「無極」(無);佛家認為「空即是色」、「色即是空」。以上所言「無」或「空」,並非絕對的零,而是無或空中妙有,當其一動(混沌一分),即演化成萬物。何以佛道的古代聖哲在數千年前即能悟出「宇宙起源於無」,而與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的相似,或許是因為他們修煉達到「天人合一」的境界,而了透自然之「道」吧!
2.莊子論「生死」時,主張「生死一如」觀,認為生死只不過是「一氣」的變化而已。《莊子.知北遊》云:「生也死之徒,死而生之徒,熟知其紀!人之生,氣之聚也;聚則為生,散則為死。若死生為徒,吾又何患!故萬物一也,是其所美者為神奇,其所惡者為臭腐;臭腐復化為神奇,神奇復化為臭腐。故曰『通天下一氣』。聖人故貴一。」。
上文中,莊子有兩項主張:其一,「生死」循環,因為人的生死是「氣之聚散」,所以「無患」;其二,「萬物一也」,因為「神奇」與「臭腐」互相轉換,所以「通天下一氣」(註七)。
俗語說:「人生爭一口氣」,現代人把這句話用做「佛爭一柱香,人爭一口氣」的意思上,爭的是面子,爭的是嚥不下這口氣。其實「人生爭一口氣」這句話,在道家思想上,有更切確的涵義:人生活在世上,爭的是這一口氣,爭的是「後天這口氣」(呼吸)和「先天這口氣」(真氣)(生命能量),當人生不能呼吸便去逝,當人生的真氣耗散即死亡。這現象在現實世界是確實的,是故,我們人必須「保氣」、「養氣」、「煉氣」。我們要愛惜自己的「生命能量,使它發揮最有效的生命力(生命行為),不要隨便耗損掉;我們要養生養氣,使生命力更旺盛;我們要鍛鍊(修煉)真氣,使生命力更有效率,能做更大的貢獻。氣功的修煉,即在進行、實踐如何「保氣」、「養氣」和「煉氣」。
(四) 科學儀器偵測的結果:
哲學家、中醫師和氣功師所言之「炁」(真氣)(能量之氣)是否真實存在於人體?許多科技專家從各種不同領域,以各種不同儀器偵測,其結果證實「炁」確實存在。氣功外氣可以用多種科學儀器偵測到它的存在(註八),它相似一種低頻可調制的紅外輻射效應、低頻磁信息效應、次聲波(一種頻率低於十六赫,人耳聽不見的聲波。)、靜電效應等。炁可說是一種生物能量,或有人稱它為生命能量流,或稱之為生命能,而對稱人體的能量,稱之為宇宙能量流,或稱之為宇宙能場。生物能量是屬複合型的能量,其內容可能包含熱能、電磁波……等,其中以電磁波所佔之成份最多。
二、藥為何物?
此藥不是中醫或西醫所言的口服藥,是指人的精氣神,是人的自家水。它是人與生具來的神丹妙藥,正是《高上玉皇心印經》所云﹕「上樂三品,神與氣精。」﹔《規中指南》云﹔「採藥者,採身中之藥物也,身中之藥者,精、氣、神也。」。
然而精、氣、神為何?
(一) 精:精是人體的精微物質,有先天、後天之分。
「先天之精」稟受於父母,即父母的「生殖之精」,人出生後,藏於腎,屬生命的物質基礎﹔「後天之精」則由飲食生化,即「水穀之精」,經過修行者修煉,後天之精可轉化為先天之精。先天之精要依靠後天之精不斷的充實。
《管子‧內業篇》認為﹕「精氣是生命的本源, 也是聖化智慧的來源」。
(二) 氣:已於上節「氣是什麼」述明,在此所指的氣是元氣(炁、真氣) 。簡言之。炁是人體的生命能量、宇宙大霹靂時期的微粒子。是溝通精(物質) 和神(純能量) 的中間介質。
(三) 神:《黄帝陰符經》云:「人知其神而神不知,不神所以神也。」《黄帝陰符經‧李筌疏》云:「陰陽生萬物,人謂之神﹔陰陽為至神矣﹔神者妙而不可測也﹔不神者何也,至道也。言至道虛靜寂然而不神,此不神之中能生日月陽陰三才萬物。修鍊之士明悟无為不神之理,反照正性而修無為之業,存思守一,…,則不神而能至神,故曰明矣。」
從李筌的疏解,理解神是道體中道之用,太極陰陽變化之意。
用現代心理學的說法,可估且解釋為﹕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現象的總稱,包括思想活動及內在臟腑精氣的外在表規。」。《群仙要語纂集.譚景昇化書》云﹕「道之委也,虛化神,神化氣,氣化形,形化生,而萬物所以塞也。道之用也,形化氣,氣化神,神化虛,虛明而萬物所以通也。」。道之順展、逆還,精、氣、神可相互的生化。
藥有外藥與內藥之別、小藥與大藥之分。分別敍述如下﹕
(一) 外藥與內藥:
《性命圭旨全書.內外二藥說》云﹕「凡修煉者,先修外藥,后修內藥﹔以外藥言之,交感之精先要不漏,呼吸之氣要微微,思慮之神貴在安靜。」,故外藥又指交感之精、呼吸之氣、思慮之神。
《長生立命篇》云﹕「鉛汞莫向山中求,龍虎還從身內求﹔藥有外藥和內藥之別。外藥(指交感之精)即陽虎、真鉛也﹔內藥者乃自身中陰龍、真汞也。」。
外藥經過反複調藥、產藥、採藥、煉藥、歸爐、封固等過程,與內藥和合而形成「內丹」(大藥)。
(二) 小藥與大藥﹕
《大成捷要‧采小藥天機口訣》云﹕「凝神氣穴,目光照定。…。用舐、吸、撮、閉(口、耳、目三闢) 四字訣,用吸不用呼,呼乃後隨之而已。吸吸歸入乾頂,釆小藥以歸坤爐。…。」。
《存神固氣論》云﹕「陽光之精,即丹砂也,丹砂即大藥也。」。
《鍾呂傳道集‧論日月》云﹕「始也效法天機,用陰陽升降之理,使真水真火合而為一,練成大藥,永鎮丹田。」
參、如何採氣?如何採藥?
一、如何採氣
(一) 採「氣體的氣」﹕
生物生存的四大條件,要有風、火、水、地,即空氣、陽火、水、養份,人類而不能例外,尤其人不能短暫缺空氣(缺氧氣),人若缺氧三分鐘,就腦死。
人需要攝取有益於身體的氧氣、芬多、…等,而排出體外和避開有害於身體的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氯氣、…等。為此目的,我們要多於新鮮空氣環境中、有陽光的森林中,進行吐納的操作。
(二) 採「氣息的氣」﹕
採「氣體的氣」進入體內肺臟、組織細胞中進行氣體交換,以維護和充實生命的機能和能力。此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等有賴血紅素的融合和運輸。所以不要吸入有害的氣體(如抽煙尼古丁、一氧化碳等),佔去血紅素的融合量。為使「氣息的氣」在體內有效運送、必須做好以下事項﹕
1.做好吐納術﹕做好吸清排濁的功夫。
2.做好導引術﹕促進心肺功能,利用血液循環,使氣體運送順暢。
3. 均衡充實營養﹕強健身體,生理機能健全,才能發揮紅血球和組織的功能,才能「形生精而化氣(炁)」。
(三) 採「真氣的氣」﹕真氣是元氣,是先夭一炁,其採取之法,於下節「如何採藥」一併敍述。
二、如何採藥
丹道修煉有所謂無為法和有為法。無為法為上元法、上乘法,其大道至簡至易,其法訣清靜無為,言及清靜,看似容易,但是凡人妄念、病痛纒身,要清靜無為,談何容易,故古之聖賢就他們的修行經驗和體悟,撰述、亦傳授有為法,期能從有為法逐次邁入無為法,進入「無為而無不為」之境,唯在有為法階段要本乎道法自然,不可牽強。以下便述說從有為法步入無為法的採藥法。
(一) 採外藥(小藥) 而煉成大藥﹕
外藥者,元精也,先要「交感之精」不瀉,方有外藥可採,故修丹有行「百日築基」功法之論、有「止漏」之戒。柳華陽真人譔《金僊證論》云﹕「其精泄去,其炁亦泄之,安得不危險哉。」。
《大成捷要‧采小藥天機口訣》云﹕「凝神氣穴,目光照定。…。用舐、吸、撮、閉(口‧耳、目三闢)
四字訣,用吸不用呼,呼乃後隨之而已。吸吸歸入乾頂,釆小藥以歸坤爐。只可後升,不可後降,此乃釆真種子之真口訣也。」。釆小藥過程,經歷調藥、產藥,待老嫩火候適中而採藥,以至煉藥、歸爐、封固。不斷的反複修煉而丹熟大藥成。
《靈文五篇註.產藥章第二》云﹕「神守坤宮,真火自來,坤宮乃產藥川源,陰陽交媾之處﹕神守坤宮,要晝夜之間,時刻不離。元神下照,回光靜定,逆施造化,撥轉天關,大藥自此而生(得藥),金丹由是而結也。」
採外藥可使用功法:提腎術、小周天功法、靜坐等。
(二) 沫浴、温養大藥﹕
採外藥,是屬「煉精化炁」階段,需經歷調藥、產藥、採藥、煉藥、歸爐、封固。直到陽光三現、六根震動,即於下丹田結成丹(大藥) 。採外藥有為的階段完成,接著進行温養丹藥、無為而無不為的階段。
採外藥,於下丹田結丹後,即行「沫浴法」温養大藥結「丹胎」。
「沫浴温養」之法﹕《靈文五篇.温養章第五》云﹕「神守黄房,金胎自成。十二時中,念兹在茲。含光藏濯,行住止臥,綿綿若存,如鷄抱卵,如龍養珠。抱元守一。先天元神元炁,刻刻相合,漸漸相化,但安神息,不運火而火自運,百日功靈,十月胎圓、陰魄自化,陽神出現。」。
(三) 採母炁天炁﹕
修煉丹藥,守先神守「坤宮」,以調藥、產藥、採藥、煉藥、歸爐、封固,以至結丹而温養丹胎。次則凝神於「乾宮」,先天虛無真炁,自然歸之。
《靈文五篇.採藥章第三》云﹕「始則凝神於坤,鍛煉陰精,化為陽炁,薰蒸上騰,河車搬運,週流不息。次則凝神於乾,漸煉漸凝,漸聚漸結,結成一顆玄珠,大如黍米,恒在眼前,一得永得。先天虛無真炁,自然歸之。…。不時日月交合一處,一點靈光,圓陀沱,光爍爍,照耀上下,內真外應先天之炁自虛無中來‧是以母炁而伏子氣,自然感合造化之妙。藥從外來。非假存﹔先天之炁母炁也,後天之炁子炁也,自然感合,返斯造化之妙,始得藥從外來。母炁天炁也,子氣人氣也,『人能常清靜,天地悉皆歸。』天炁歸一身,皆成自然人。…。先坤後乾者,又名『移爐換鼎』是也,此乃金丹之真竅妙,先天火候之妙訣也。」。
採取的具體方法﹕
靜坐﹕
(1) 意守乾宮,知黑守白,似守非守,綿綿若存。
(2) 意守天目,以氣旋法取之。
(3) 清晨靜坐於朝陽中,意想我在炁中、炁在我中、天人合一。
修煉之士,要採氣、採藥,奪造化之機,務必先煉養身,使之精壯、內炁充實,才可奪造化之機,否則反為萬物、天地所盜,這正是《陰符經》所云﹕「天地,為萬物之盜,萬物,為人之盜,人,為萬物之盜。」。
肆、小周天功法:
小周天功法,有許多不同的操方法,簡述如下﹕
一、龍門宗入門基璴煉法:
口訣:
提肛開始運周天,尾閭夾脊玉枕連。
通過三關到百會,莫忘提貼抱頂顛。
再從百會降陰穴,二道分別到舌尖。
任督接通入胸腹,丹田直下會陰間。
丹家云:
陰陽上下常升降,金水周流自往返。
紫府金龍交白虎,玄宮地軸合天關。
小周天功法要求氣發丹田,使任督兩脈連接,周流運行,循環不息,以維持人體的陰陽平衡,使氣經常環繞在各大穴道,周流全身。所以小周天的功能,有袪病強身、延年益壽的效果。鍛鍊時:坐姿、臥姿、立姿均可,行功時必須排除一切雜念,心情舒暢,全身放鬆動作開始時,用鼻引氣,小腹內收,同時提肛,(即提二便法,舌舐上顎謂上鵲橋),氣循督脈自陰蹻(會陰)上尾閭、夾脊、玉枕三關,而達頂門、百會,在百會時閉氣,用意左右各三或六或九轉,依練習時間長短而定,由快而慢,由短而長,但必須保持呼氣時的慢勻細長四原則,所以初習時不必過久,隨之改呼氣、鼓腹、鬆肛、舌尖同時改舐下顎,接著同時吐氣,意與氣成逆向行使,順任脈天突、玄機、膻中達神闕,下沉丹田,此時餘氣盡量呼盡,使小腹緊縮,有命門神闕會陰三穴歸一的感覺,而內臟無氣,心跳加速,五臟六腑之運律增快,至無法支持時,下腹放鬆,隨之吸氣,此時特記勿急勿快,意隨督脈而至百會,全神放鬆,意在百會左轉三十六次,右轉二十四次,合九六之數,意數用完,全身在調息中已恢復平靜,再行第二息,以三、六、九息為度。
二、子午周天:
(一)依小週天運作的路徑,在各重要穴位,旋轉九六之數,最後返回坤位,封固收功。
(二)依小週天運作的路徑,在各重要穴位,行吸而不吐、進陽火三十六和呼而不吸、退陰符二十四之呼吸法,最後返回坤位,封固收功。
三、長生一十六字妙訣:
一吸便提,氣氣歸臍,一提便咽,水火相見。
四、一息一周天:
運用四個呼吸。
伍、小周天的起火與止火
小周天是內丹術中很重要的功法,亦是丹道修煉築基階段煉精化氣的主要功法,但是多數人都感覺困難而不易練習,究其原因,主要在未能掌握「起火」與「止火」的法訣,今將它說明如下﹕
一、起火:
起火是著手開始搬運真火,以意領氣、火逼金行之旨。亦即(活子時)起運小周天的意思。起火的時機在(活)子時陽生時,餘時不能起火,無藥故也。
子時有三﹕
(一) 死子時﹕
死子時是固定的子時。日的子時,是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一時﹔月的子時,是農歷初三﹔年的子時,是農歷冬至。子時是一陽來復,是復卦,要起火採藥歸爐,且文、武火候要適中。
(二) 活子時﹕
活子時是人身一陽來復的時機。是小藥產生時,外腎欲舉時。此時人體精氣旺盛,無欲而舉。此時人體內正有「內符」,輕輕以意導氣,容易搬運河車,不易發生「空煮鍋」的弊病。女子活子時﹕會陰微熱、微脹感時﹔「人身絪縕之候」,《孫不二元君法語下篇》云﹕「人身絪縕之候,…,此時如順其機而人道,則可受胎生子﹔逆其機而行仙道,則可採藥還丹。」。
(三) 正子時﹕
靜坐時有陽舉之候,是藥產丹熟之徵。正值「煉精化炁」完成,接續要進入大周天、「煉炁化神」的時侯。
二、止火
丹道修煉經歷調藥、產藥、採藥、煉藥、歸爐、封固而凝結丹藥後,即停止搬運真火,亦即止火,不要再運行小周天,否則會耗損丹藥。何為丹熟、需止火之象。當「陽光三現」時,即要止火,接者要行温養之功。
什麽是陽光三現?當運行小周天時,意炁來到山根處,會觀見電光閃亮,此景象為陽光一現,當防危慮險,需持續修煉小周天。當靜坐回光返照坤宮時,眼前現白光,久之變金光,
此景境為陽光二現,當可止火,不再運行小周天,多行靜坐,每坐必現陽光,此景境為陽光三現。至此即丹熟,需進入温養聖胎十月的階段。
陸、結語
丹道修煉有成,需兼修採氣與採藥。需先用吐納和導引術,採後天氣(空氣之氣和氣息之氣)
,以養護、充實自身的先天氣(真炁) 。然後才有外藥(小藥、交感之精、陽虎) 和內藥(陰龍) 可採,先凝神於坤宮,取二物和合而凝結成丹(大藥)
,次凝神於神宮,取虛無真炁(母炁、先天炁),外應內真,再經温養之功,百日功靈。(十月胎圓,陽神出現,哺嬰三年、育嬰九載,形神俱妙,與道合真。) 。
小周天功法是煉精化氣階段中,主要的有為法。要把握「子時起火,陽光三現止火」。起火般運時,意念要輕輕的導引,切忌牽強憋氣、呼吸要自然。每息周天要歸爐温養。
參考文獻
註一:南懷瑾發行(民84):易經(善本),台北市,老古文化事業公司,P.306。
註二:伍沖虛、柳華陽合著(光緒22):伍柳仙宗全集,台北市,真善美出版社,PP.105~116。
註三:鄭世根著(民82):莊子氣化論,台北市,臺灣學生書局,P.21。
註四:同註三,PP.43~97。
註五:聯合報報導(民86.12.22):宇宙始於大爆炸,專訪威爾森,「世紀訪談」系列之二。
註六:劉君祖總編輯(1999.8):為什麼宇宙是由「無」中誕生?牛頓雜誌(中文國際版),台北市,牛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。
註七:鄭世根著(民82):莊子氣化論,台北市,(臺灣)學生學局印行,P.67。
註八:謝煥章編著(1987):氣功的科學基礎,北京市,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,PP.29~65。
摘錄自 台北市丹道文化研究會第九屆二次會員大會「丹道氣功專題演講暨功法傳授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