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式太极拳大家陈小旺先生曾说过:“一个松字,最为难能,如果真能松净,余者末事耳!”这个‘松’字,我学太极拳五十年了,到了前年才悟到其中道理。为什么松有这么大的好处?当时只晓得讲松、松、松,但究竟什么叫做松、怎么才能松,一句话很难讲明白。
练
过三五年太极拳的爱好者,仅以腰腿的力量,用长劲不难把一个彪形大汉发出两三米远。但即便是有着十年以上拳龄的太极拳爱好者,有相当部分人能发起短劲却收
不到短劲的效果,找不到短劲的感觉。比如向对方发出一个似乎不用多大力气的推按短劲,对方仅仅感觉到受击部位表层有些疼痛,而不是透内人里、震击内脏的难
忍之痛。其实短劲应是将劲松松地落击在对方之小臂,对方便痛彻臂骨,如同受到铁棒敲击。发不好短劲的原因何在?多是因为发短劲时胸、肩、肘、腕、手指等部
位不够松软,有些僵硬。有些本能的紧张,正所谓修炼未到火候,发不出具有威慑力的短劲,
松
净是太极拳的灵魂,是一种重要的拳理和拳法。两臂松、胸松、腹松、腰松、胯松,全身无处不松净。太极拳的功夫,从某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是松的功夫。中定劲、
松弹劲、松沉劲、轻灵劲、虚无劲等等都须从“松”中求得。从字眼上看,“松”似乎不难理解,在打坐或站桩时进入松静状态也许不难,但要想在行功走架和对练
竞技的运动中保持一种良好的放松状态,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。在练拳架、揉推手、拆散手时做到松、做好松,即使对于那些打了几十年太极拳的老练家来说也
并非一件易事。
何
谓松?松是指修为的方法,是身心于规矩之中的自然放松,目的就是要消除拙力、去掉僵劲。要想松就要按照规矩用劲,以意贯穿于动作过程之中。练拳时松,关节
是开启的,肌肉软组织是舒展的,皮肤的毛孔是随呼吸和动作的开展而开放的,精神是安逸的。有些人练松不成反变为懈,懈时关节是闭合的,肌肉软组织是萎缩
的。皮肤腠理(腠理一词源于传统中医,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)紧张,精神萎靡不振。懈是人之自然本能,其表现是上下瘫成一堆。腰懈则身瘫,胯
懈则身倾,膝懈则立不定。做到松而不懈,这是练功的关键。练松并不是一点力气都不用。试想如果连一点力气都不用了,还能走架和推手吗?练太极拳时身体的放
松,实质上是在意识的控制下尽量少用拙力。在动作过程中,如果只用一分的力量就够的话,就决不用一分半的力量,这就是太极拳巧劲省力的学问。放松其实只是
一种通向高功夫、高境界的方法和途径,并非最终目的,而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。那么练太极拳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?简单地说,就是在松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内气
和不断增长灵性,通过放松结合其他多方面的训练,锻炼出一种刚柔相济、轻沉兼备、松活弹抖的螺旋式的整体劲。要想练好太极拳,就必须深刻理解放松用意的重
要性,要体悟“松为太极拳术之灵魂”这句话精髓所在。
陈小旺太极群:陈式太极拳泰斗杨澄甫先生曾说过:“一个松字,最为难能,如果真能松净,余者末事耳!”这个‘松’字,我学太极拳五十年了,到了前年才悟到其中道理。为什么松有这么大的好处?当时只晓得讲松、松、松,但究竟什么叫做松、怎么才能松,一句话很难讲明白。